您的位置: > 案例展示 > 患者案例

厦门优眠案例|从惧怕到无畏,社交恐惧症患者如何走出阴霾,迎接生活

发布时间:2024-06-19

引言

社交恐惧症,也被称为社交焦虑障碍,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。它主要表现为在社交场合或与人交往时,个体出现过度的担忧、恐惧和焦虑情绪。这种恐惧不仅针对陌生人,甚至可能包括与熟人的互动。社交恐惧症患者往往害怕被他人审视、评价或拒绝,担心自己的言行举止会被他人嘲笑或批评。

案例

为了确保患者隐私安全,案例背景做了修改

近日,优眠接诊了一位患有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小钱。我院精神科欧阳争超主任前来接诊,小钱向主任陈述:

我的恐惧症状始于青少年时期。那时的我,每当面对人群或者需要公开发言的场合,都会感到心慌意乱,紧张到几乎无法呼吸。我害怕被注视,害怕被人评价,这种恐惧让我逐渐变得封闭,拒绝参加任何社交活动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的社交恐惧症愈发严重,甚至影响到了我的工作和生活。在工作中,我因为害怕与人交流而错过了许多升职的机会。

在日常生活中,我会因为害怕和人接触而逐渐与朋友们疏远。我也开始策划“安全路线”比如我会特意选择人少的时间去超市购物,避免高峰期的拥挤;在乘坐公共交通时,总是尽量坐在角落,用耳机隔绝外界,仿佛这样就能把自己藏起来。即便是与家人共处,有时也会因为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妥而倍感压力,这种无处不在的焦虑让我感到疲惫不堪。

retouch_2024052616211846.jpg

治疗方案

欧阳争超主任详细地了解了小钱的情况后,小钱被诊断为患有社交恐惧症。主任根据小钱目前的状况为其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。

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、心理咨询和暴露疗法。药物治疗帮助小钱缓解焦虑和紧张的情绪,使他能够更加冷静地面对自己的恐惧。心理咨询则让小钱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,学会如何更好地处理负面情绪。而暴露疗法则是整个治疗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。

在暴露疗法的指导下,小钱开始逐渐接触那些让他感到恐惧的社交场合。起初,只是在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下参加一些小型的聚会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逐渐增加了小钱与人群的接触,甚至开始尝试公开发言。

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后,小钱逐渐走出了社交恐惧症的阴影。现在的小钱,虽然还会在面对人群时感到一丝紧张,但已经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情感,不再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。并且已经重新找回了属于自己的自信和勇气,开始享受与人交往的乐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