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 > 新闻动态 > 健康科普

万物复苏的春天为何是心理问题及精神疾病高发期?

发布时间:2025-03-12

前言

春季是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失眠症、精神分裂症、躁狂症、双相障碍等疾病的高发期。在每年3~5月份,精神疾病复发率占到了全年的70%以上。

春季易发病常见的六大原因

温差变化

春季气温回暖,春暖花开,人体内分泌和代谢发生显著变化,导致内环境紊乱。特别是女性在更年期、青春期、月经期、产后等阶段,激素水平波动较大,容易引起情绪波动,如焦虑、抑郁、躁狂等。

光照变化

冬季日照时间短,褪黑素合成减少,容易导致失眠和抑郁。随着春天日照时间增长,褪黑素合成增加,人们可能会出现躁狂症状。

人体生理变化

春季人体血管扩张,可能导致大脑相对供血不足,出现春困现象。对于年老体弱者,这可能导致精神不振、情绪低落、乏力等症状。

人体代谢

对于那些坚持服用精神类药物的患者,春季人体代谢加快,药物排泄速度增加,导致药物浓度下降,病情可能因此复发。

空气变化

春季空气中阳离子增多,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上升,容易引发躁狂和精神分裂症。

各种精神压力

自古以来,人们常说: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。春天是一年的开始,各种计划和任务随之而来,人的精神压力增大,易患各种心理疾病。

如何预防&治疗

增加户外活动

随着冬季的结束,许多人还未完全摆脱懒散的状态。多出门活动,改善抑郁情绪。

物理疗法

斯坦福加速智能神经调控疗法运用先进的神经科学技术,通过对大脑特定区域的精准刺激,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。同时,该疗法还能调节血清素的水平,血清素不仅能改善情绪,还与睡眠调节密切相关,合适的血清素水平有助于稳定睡眠周期。

图片

保证充足睡眠

许多临床案例显示,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减少精神类疾病的发生,缓解患者病情。而睡眠不足往往是精神类疾病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
合理安排饮食和作息

对患者而言,应减少辛辣、刺激性食物摄入,因其可能诱发疾病。保持良好生活习惯,戒烟、酒、熬夜等不良习惯,长期不良习惯会增加病情复发风险,影响治疗。

谨遵医嘱

精神病或治疗中患者应遵医嘱服药、复查,不擅自减停。家属关注情绪、睡眠,适时咨询调药。季节性复发患者,家属提前与医生沟通调药。

加强心理疏导

保持情绪稳定,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。及时疏导并自我调节心理压力,多与他人交流,适当参与集体活动。

结 语

春季的心理波动如同天气般难以预测,但科学的认知与行动能为我们筑起防护墙。记住,寻求帮助不是脆弱,而是对自己负责的勇气。愿每个人都能在春光中,找到身心的平衡与安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