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随着春季的脚步悄然来临,气温回升,空气中满是新生的气息。但你知道吗,与此同时,精神分裂症也进入了高发时段。数据显示,约有 1/3 到 1/2 的精神分裂症初次发作就发生在这个季节,究竟是怎样的因素,让春季成为了精神分裂症的 “温床” ?
春季精神分裂症频发诱因四点
气温变化
春季气温忽冷忽热,不稳定的气温容易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,影响神经递质水平,进而引发精神波动。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患者对这种气温变化尤为敏感,容易诱发病情复发或加重。
光照与昼夜节律紊乱
季光照变影响昼夜节律,春增褪黑激素及神经递质变,致情绪波动,精神病患者风险增加。冬缺阳光致维D缺乏,春光照变加剧代谢压力,维D缺与神经异常、免疫失调相关,或增精神分裂风险。
内分泌紊乱
春季气温回升,人体内分泌和代谢同步变化,尤其是女性,在青春期、月经期、产后、更年期等激素变化较大的时期,容易发生较大的情绪波动,如焦虑、抑郁、躁狂等,这些情绪波动可能诱发精神分裂症的发作或加重病情。
社会心理压力
春季常伴随学业 / 职业变动,如开学、新项目启动等,社会压力增加可能诱发易感个体的症状。对于本身就患有精神分裂症或处于患病风险中的人群来说,过大的压力可能成为病情发作的导火索。
如何预防&治疗
遵医嘱服药
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病情。春季气温变化大,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和疗效。因此,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,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。
物理疗法
斯坦福加速智能神经调控疗法调节脑神经元活动,改善神经回路,缓解精神分裂症症状,促进神经可塑性,修复神经连接,改善认知和社会功能。
(患者在接受斯坦福治疗)
保持良好生活习惯
春季气候适宜,人们的户外活动增加,但精神分裂症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,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。充足的睡眠、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稳定病情。
避免诱发因素
春季是精神分裂症的高发季节,患者应避免接触诱发因素,如压力过大、情绪波动、感染等。同时,要注意保暖,避免感冒和感染。
关注心理状态
春季气候变化较大,容易引起情绪波动,患者应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,如有情绪异常,及时与医生沟通。可以通过听音乐、阅读、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和焦虑。
定期复诊
春季是精神分裂症病情容易波动的季节,患者应定期复诊,让医生了解病情变化,及时调整治疗方案。
结 语
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春季需要特别注意自我管理,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关注心理状态,定期复诊,以预防病情复发或加重。同时,家属也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,帮助他们度过这个特殊的季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