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 > 新闻动态 > 健康科普

孩子性情大变后频繁肚子疼,晚上多次梦魇惊醒……其实,这也是儿童心身疾病的表现!

发布时间:2025-04-20

前言

8 岁的明明原本活泼开朗,可自从父母因工作忙碌,陪伴他的时间大幅减少后,他的变化十分明显。在学校,明明开始频繁肚子疼,可去医院检查,身体并无器质性病变。回到家,他变得沉默寡言,时常独自发呆,晚上还频繁惊醒。经心理专家评估,原来是心理压力引发了功能性消化不良,属于儿童心身疾病范畴。

童心身疾病特点

社会因素

儿童的情绪、认知、家庭环境、生活经历等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、发展和转归有着关键影响。例如,长期处于紧张、压抑家庭氛围中的儿童,可能更容易出现心身问题。

症状表现多样

因儿童年龄小、表达有限,症状不典型,常情绪与躯体症状交织。幼儿多表现为哭闹、拒食,较大儿童则诉说头痛、腹痛等,还伴有焦虑、抑郁等情绪问题 。

发育阶段相关

儿童的心身疾病与他们所处的生长发育阶段密切相关。例如,在入学适应阶段,一些儿童可能会因为学习压力、社交困难等出现心身反应。

常见类型

消化系统疾病

像功能性消化不良、肠易激综合征等,儿童受心理压力影响,易出现食欲减退、恶心呕吐、腹痛腹泻等症状,比如考试压力、家庭矛盾就可能引发其消化系统功能紊乱。

呼吸系统疾病

支气管哮喘受心理因素影响明显,情绪激动、紧张焦虑等易诱发或加重病情。研究显示,哮喘儿童情绪波动时气道反应性升高,症状加剧。

心血管系统疾病

儿童高血压虽少见,但长期心理压力、不良家庭环境等因素,可能致使血压升高。性格内向或好胜心强的儿童,在学习竞争等压力下,也易出现血压波动 。

神经系统疾病

如儿童偏头痛、抽动障碍等。心理因素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。例如,抽动障碍的患儿在情绪紧张、焦虑时,抽动症状往往会加重。

如何治疗

综合治疗

1、药物治疗:

主要用于缓解躯体症状,如使用抗焦虑、抑郁药物改善儿童的情绪问题,使用胃肠动力药物缓解消化不良症状等。

2、心理治疗:

则帮助儿童调整心态、应对压力,常用的方法有认知行为疗法、游戏疗法等。

3、行为治疗:

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,如规律作息、合理饮食等。

家庭参与

家庭在儿童心身疾病治疗中作用关键。家长应营造和谐氛围,给予关爱支持,配合医生开展心理疏导与行为训练,如通过游戏、聊天了解孩子内心,助力其缓解压力 。

关注成长发育

治疗需结合儿童生长发育特点,依不同年龄段心理需求与认知水平定制方案。幼儿宜用游戏、故事等趣味直观方式缓解情绪;较大儿童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,助其认知情绪行为,掌握压力应对技巧。

结 语

儿童的心身健康远比想象中脆弱。表面上的身体不适,背后可能藏着心理层面的求救信号。家长和老师应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,及时察觉潜在的心理压力,别让 “看不见” 的伤害,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