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在心理咨询室,11 岁的小 A 蜷缩在沙发角落,眼神警惕地盯着地面,双手死死攥着衣角。父母离异后,他变得沉默寡言,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抵触。课堂上从不主动发言,拒绝参加任何集体活动,面对老师和同学的关心,总是以冷漠回应,甚至对家人的关爱也表现出强烈的排斥。
心理咨询师通过多次接触发现,小 A 内心深处对温暖既渴望又恐惧。父母离异时激烈的争吵和互相指责,让他觉得世界崩塌,不再相信所谓的 “爱与温暖” 是可靠的。为了保护自己,他选择将内心封闭起来,竖起层层防线。
针对小 A 的情况,咨询师制定了系统的干预方案。首先,建立信任关系。咨询师没有急于让小 A 倾诉,而是陪着他玩拼图、搭积木,用耐心和尊重慢慢打开他的心扉。在一次拼搭乐高模型的过程中,小 A 终于主动开口,说起父母离婚那天的场景,泪水夺眶而出。
其次,帮助小 A 重构认知。咨询师引导他认识到,父母的离异是他们之间的问题,并非自己的过错。通过绘本阅读和角色扮演,让小 A 理解到,即使家庭结构发生变化,父母对他的爱依然存在。同时,鼓励小 A 记录生活中的 “温暖瞬间”,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问候、一个善意的微笑,帮助他重新发现生活中的美好。
在家庭层面,咨询师与小 A 的父母进行多次沟通,建议他们保持和谐的关系,共同参与孩子的成长。父母开始定期参加亲子活动,在小 A 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稳定的支持。母亲学会用温和的语气与小 A 交流,父亲也调整工作安排,保证每周有固定的陪伴时间。
学校方面,老师组织了互助小组,安排性格开朗的同学主动与小 A 交往。在一次班级手工课上,小 A 和同学们合作完成了一幅壁画,感受到团队协作的乐趣,逐渐打开了与同学交流的大门。
经过半年多的努力,小 A 发生了明显的变化。他开始主动和同学聊天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,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。在家中,他会和父母分享学校的趣事,重新接纳家人的关爱。曾经封闭的心,在多方的努力下,逐渐消融了冰冷的外壳,重新拥抱温暖与爱。
结 语 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创伤虽然严重,但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、家庭的支持以及学校的关怀,他们完全可以走出阴霾,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与热爱。 每一个受伤的心灵都值得被温柔以待,只要给予足够的耐心与关爱,就能帮助他们驱散心中的黑暗,迎接光明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