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 > 新闻动态 > 健康科普

当万物皆成负累,解码 “麻烦感” 背后的心理困局。

发布时间:2025-04-27

前言

生活中,有些人常常把 “太麻烦了” 挂在嘴边,小到回一条消息、倒一次垃圾,大到完成工作任务、学习新技能,在他们眼中都成了令人头疼的负担。这种对万事万物都感到 “麻烦” 的心理,并非单纯的懒惰,而是由多种心理因素交织而成。

自我效能感

觉得做事麻烦的人常存在低自我效能感。自我效能感是对自身完成行为能力的判断,长期失败经历会削弱它。如学外语受挫后认定 “学不会”,再次面对同类任务时,便会因不自信将正常过程放大为障碍,产生 “很麻烦” 的心理。

回避型人格特质

具有回避型人格特质者因恐惧批评、否定与失败,为规避负面感受而选择逃避做事。他们对压力高度敏感,视需付出努力、承担责任的事务为风险。

如工作中面对挑战性项目,会因担忧被指责、嘲笑,以“太麻烦”为由推脱,实则是借“觉得麻烦”掩饰内心对压力与失败的恐惧,借此保护脆弱的自尊心。

情绪耗竭

长期高压生活易致情绪耗竭。当焦虑、抑郁等负面情绪持续消耗心理能量,人们会对诸事丧失兴趣,产生力不从心、做事麻烦的感受。
如长期加班的职场人不愿做家务,备考学生面对资料感到无从下手。这并非能力不足,而是心理疲惫削弱了行动动力,使做事过程被主观放大为艰难挑战。

完美主义倾向

部分觉得做事麻烦的人是完美主义者,因对结果标准过高,担心无法达到理想状态而产生畏难情绪。做事前,他们会过度设想问题与不完美之处,陷入纠结。

比如写文章时,常因苛求用词、结构完美,迟迟不动笔甚至放弃,用“太麻烦”掩饰焦虑 。

结 语

觉得做什么事都 “很麻烦”,这不是无法改变的宿命,而是心灵发出的求救信号。它提醒我们,是时候停下匆忙的脚步,审视内心深处的不安与焦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