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初三学生小宇升入初三后性格骤变,从开朗活泼变得对曾热爱的篮球失去兴趣,成绩下滑。课堂上他坐立不安、怕被提问,回家面对作业与父母期望常整夜失眠、食欲不振。起初家人和老师以为他只是学习压力大,直至他在考试中情绪崩溃大哭,才引起重视。后经医院专业心理测评和诊断,小宇被确诊为焦虑障碍。
焦虑障碍从何而来?
焦虑障碍并非简单的情绪波动,它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,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。处于青春期的孩子,身心发育尚未成熟,面临学业压力、人际关系、自我认同等多重挑战,本就容易产生情绪波动。
而焦虑障碍一旦出现,会导致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,记忆力下降,学习效率大打折扣;在社交方面,他们会变得退缩、自卑,难以与同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;长期的焦虑还可能引发身体上的不适,如头痛、腹痛、心悸等,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和成长。
小宇的案例并非个例。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,我国青少年焦虑障碍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。然而,许多家长和老师对这一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,常常将孩子的焦虑症状视为 “矫情”“不懂事”,甚至采取批评指责的方式,这不仅无法帮助孩子缓解焦虑,反而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,延误最佳治疗时机。
预防焦虑障碍的方法
家庭和学校共同守护
家长是孩子成长首任导师,需倾听心声、给予关心理解。察觉孩子情绪波动,勿急于否定或说教,应静心询问其内心想法感受,同时避免施压,注重孩子全面而非仅成绩发展。
学校方面,应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,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和讲座,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管理情绪;建立心理咨询室,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帮助。
建立健康生活方式
保证充足的睡眠,合理饮食,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,通过运动释放压力、调节情绪。其次,培养青少年的兴趣爱好,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中找到成就感和快乐,增强自信心。
此外,还要教会他们一些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方法,如深呼吸、冥想、积极的自我暗示等,帮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平和的心态。
结 语
当紧张、害怕成为日常,当焦虑的阴霾笼罩着青少年的心灵,我们不能再视而不见。家长和老师要提高对焦虑障碍的认识,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与支持,帮助他们驱散阴霾,重拾灿烂的笑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