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 > 新闻动态 > 健康科普

双相情感障碍——在波动中绽放的独特生命光谱。

发布时间:2025-05-16

前言

双相情感障碍这个曾被贴上 “天才病”“情绪过山车” 标签的精神疾病,本质是大脑神经递质(如 5 - 羟色胺、多巴胺)失衡引发的情感调节障碍。

双相情感障碍


但这些极端波动并非 “性格缺陷” 或 “意志力薄弱”,而是生物学层面的疾病信号。就像糖尿病患者无法控制血糖,双相患者也难以自主调节情绪浪潮。然而,社会偏见常将他们的挣扎视为 “作”“矫情”,甚至将躁狂期的创造力误读为 “病得值”,这种误解如同给患者戴上无形枷锁,加剧病耻感。

躁狂期

能量爆棚、思维跳跃、自信膨胀,甚至出现冲动行为(如挥霍金钱、过度社交);

抑郁期

陷入深渊般的低落、丧失兴趣、自我否定,严重时萌生自杀念头。

感知的敏锐度:痛与美双重馈赠

抑郁期的深邃

对痛苦的极致体验,可能转化为对人性的深刻洞察。诗人西尔维娅・普拉斯(Sylvia Plath)在《钟形罩》中写下 “我感到自己仿佛是一片枯叶,被风吹得飘离了树干”,这种对绝望的精准捕捉,源自病症带来的沉浸式情感体验;

躁狂期的灵感

思维奔逸(意念飘忽、联想加速)可能催生突破性创意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温斯顿・丘吉尔(Winston Churchill)曾描述自己躁狂期 “思维如烟花般绽放”,这种状态助他在政治与文学领域展现非凡想象力。

在破碎中重构自我

病症迫使患者直面人性的复杂性:

接纳矛盾的勇气

他们比常人更清楚 “积极与消极并存” 是生命常态。躁狂时的 “全能感” 与抑郁时的 “自我毁灭欲” 激烈碰撞,最终教会他们拥抱人性的多面性,而非困于 “非黑即白” 的认知牢笼;

时间感知的异化

抑郁期的 “时间停滞感” 与躁狂期的 “时间超速感”,让患者对生命节奏有独特理解。这种异于常人的时间体验,如同为生命戴上特殊滤镜,既能捕捉到 “一分钟的漫长”,也能感受 “一小时的飞驰”。

为波动的心灵安装 “稳定器”

一、药物治疗

通过规范使用心境稳定剂平衡神经递质水平,可显著降低极端情绪发作频率。临床数据表明,接受系统化治疗的患者中,70% 的发作次数可减少 50% 以上。

二、心理干预


1、认知行为疗法:

帮助患者识别躁狂 / 抑郁前驱症状(如睡眠减少、思维加速),提前启动应对策略;

2、人际与社会节奏治疗:
通过规律作息(如固定睡眠时间、社交频率)稳定生物节律,降低发作风险。

结 语

双相情感障碍如同心灵的暴风雨,会掀翻屋顶、淹没花园,但风暴过后,那些在废墟中重新扎根的植物,往往拥有更顽强的根系与更独特的姿态。即使被贴上 “疾病” 标签,依然可以在情绪的潮起潮落中,守护属于自己的星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