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提起双相情感障碍,不少人脑海里会跳出 “天才病” 这个词。历史上,梵高、拜伦等艺术家的作品充满激情与灵感,而他们也被认为可能患有双相情感障碍。这种疾病仿佛自带光环,让人觉得与天赋挂钩。然而,当双相情感障碍真实地出现在普通人生活里,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 “天才标签”,而是困扰无数家庭的大众疾病。
为什么双相情感障碍越来越常见
双相情感障碍如同失控的情绪过山车,患者在躁狂与抑郁间反复摇摆。躁狂时兴奋异常、不眠不休,甚至盲目冲动;抑郁时却低落消沉,对一切失去兴趣,严重者更会萌生轻生念头。 为什么双相情感障碍越来越常见?一方面,现代生活节奏快、压力大,职场竞争、学业压力、人际关系等问题,都可能成为诱发疾病的导火索。 另一方面,随着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,大家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度提高,更多患者能够被诊断出来。过去,很多人把情绪的大起大落归结为 “脾气不好”“性格古怪”,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。 确诊后如何做? 规范治疗是关键。 药物治疗是基础,专业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,开具合适的药物,帮助稳定情绪。但药物治疗只是第一步,心理治疗同样重要。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在情绪波动时的思维误区,学会用更理性的方式看待问题。比如,当患者在躁狂期觉得自己能 “一夜暴富” 时,治疗师会引导他们分析这种想法的不合理性。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除了医生的帮助,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也不可或缺。面对患者的情绪爆发,家属要学会理解,避免指责和抱怨。可以在患者抑郁时,陪他们散散步、聊聊天;在躁狂时,温和地提醒他们注意行为的后果。 同时,患者自身也要积极配合治疗,按时服药、定期复诊,培养规律的生活作息。每天早睡早起,坚持适量运动,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,都能对病情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。 结 语 双相情感障碍并非命运的终章,而是提醒我们关注心灵健康的信号灯。从规律作息的坚持,到情绪堤坝的细心修缮,每一份努力都在为精神世界加固防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