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 > 新闻动态 > 健康科普

当专注力溜走时,家长千万别慌乱!方法在这儿~

发布时间:2025-07-02

前言

晨光中妈妈再三催促,小明仍转着铅笔忘收拾书包;课堂上小萱无视老师提问,只顾凝望窗外树叶;游乐场里浩浩突然抛开积木,追着蝴蝶跑远。这些日常片段,暴露出许多家庭面临的难题 —— 孩子注意力不足,正像无形的网,扰乱生活,阻碍人际发展。

日常生活里

整理书包时,孩子盯着文具袋上的卡通图案出神,半小时过去课本仍散落一地;吃饭时,刚动几口饭菜,就被电视广告吸引。这种注意力涣散,让家长陷入反复催促的疲惫,也让孩子因总做不好日常小事,逐渐丧失自信,产生自我否定。

随着年龄增长,还会衍生出拖延、粗心等问题,加剧孩子的挫败感。正如一位母亲所说,每天送孩子上学都像一场艰难的战斗。


人际关系

注意力不足是横亘在孩子与同伴间的隐形高墙。集体游戏时,他们常因跟不上节奏离队或在伙伴分享时眼神游离,这种“不在场”易被误解为“不友好”。


小学课间常见场景:其他孩子围坐热议,注意力不足的孩子却独自摆弄衣角,尝试加入又因无法专注倾听而尴尬退场。长此以往,孩子会陷入“越孤立越退缩,越退缩越孤立”的恶性循环,内心孤独感疯长。



注意力的培养

注意力是可后天培养的能力。生理上,规律作息与适量运动能为大脑供能;心理上,将学习任务拆解为“小目标+即时奖励”,可延长专注时间。

社交中,家长可引导孩子用“复述法”锻炼专注力并表达尊重。每个孩子都有独特之处,与其纠结注意力“不足”,不如关注他们专注的时刻,像观察蚂蚁、搭建乐高时的投入,这些瞬间就是培养专注力的契机。



结 语

当我们将视角从 “纠正问题” 转向 “培养能力”,会发现每个注意力不足的孩子,都藏着未被唤醒的潜能。他们需要的不是严苛的催促,而是耐心的引导;不是冰冷的指责,而是温暖的陪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