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 > 新闻动态 > 健康科普

当孩子说 “不想上学”,别忽视这一求救信号!

发布时间:2025-07-20

前言

“妈妈,我明天不想上学了。” 周一清晨,五年级的小宇(化名)把书包扔在地上,眼圈通红地蜷缩在沙发上。此前两周,他频繁说头痛、肚子疼,作业拖沓到深夜,考试成绩断崖式下滑。妈妈起初以为是偷懒,直到老师反映他上课总走神,甚至躲在厕所里哭,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孩子的 “不想上学”,往往不是任性撒娇,而是内心困境的求救信号。

厌学背后的多重因素


学习压力是主要导火索

当课堂内容跟不上、作业堆积成山时,孩子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。就像小宇(化名)因数学成绩下滑被老师批评后,逐渐害怕课堂提问,形成 “学不好→怕批评→更厌学” 的恶性循环。


心理因素

心理因素同样关键,青春期孩子敏感脆弱,校园霸凌、同伴关系紧张会让他们对学校产生恐惧;父母过高的期待则会转化为无形压力,让学习变成沉重负担。此外,家庭氛围压抑、师生沟通不畅等环境因素,也会削弱孩子的上学动力。


破解厌学困局需家校社共同发力


家庭方面

家长要先放下 “孩子故意捣乱” 的偏见,耐心倾听背后的原因。当孩子说出 “不想上学” 时,别急着指责,试试说 “妈妈看出你很难受,能和我说说发生了什么吗?” 给予情绪接纳才能打开沟通之门。接着要帮孩子拆解压力,比如和老师沟通调整作业难度,陪孩子制定小目标,用 “今天专注听课 20 分钟” 的小进步积累信心。


学校建立支持体系

比如开设心理辅导课,建立匿名求助渠道,让受欺凌或压力大的孩子有处倾诉。老师需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,避免用 “笨”“懒” 等标签否定孩子,改用 “你这次作业比上次认真” 的具体鼓励重建自信。


专业干预

当孩子持续失眠、食欲下降,甚至出现自伤念头时,要及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。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专业手段,帮孩子调整负面认知,学会情绪管理技巧。


结 语

孩子的厌学情绪如同身体的警报器,提醒我们关注成长中的 “暗礁”。每个说 “不想上学” 的孩子,内心都在渴望被看见、被理解 —— 这份看见与理解,正是化解厌学情绪的最有效良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