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从小在缺爱环境中长大的人,内心像有个填不满的空洞,总在无意识中用错误的方式寻求慰藉,渐渐染上难以察觉的 “瘾”。
第一种是 “讨好瘾”
缺爱的孩子常通过察言观色讨好他人,误以为“足够好就会被喜欢”。他们优先满足别人需求,委屈自己迎合,即便不情愿也强装“没关系”。这种无底线讨好看似维系了关系,实则在妥协中耗尽能量,弄丢真实自我。戒掉讨好需将“自我舒服”放在首位,要知道真正的关系从不用卑微换取。
第二种是 “确认瘾”童年没得到过稳定关爱的人,内心总藏着不安全感,成年后会反复寻求他人的认可。发消息秒等回复,做决定前不停询问意见,甚至通过别人的评价定义自己的价值。他们像抓住浮木般依赖外界的肯定,一旦得不到回应就陷入自我怀疑。其实安全感从不是别人给的,戒掉确认瘾,要学会自己当自己的 “靠山”,告诉自己 “我的存在本身就有意义”。
第三种是 “拯救瘾”
缺爱的人太懂被忽视的滋味,长大后反而容易陷入 “拯救者” 角色。他们总忍不住对他人的困难大包大揽,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寻找自我价值,却常常在过度付出后被消耗、被辜负。这种 “通过拯救别人来拯救自己” 的模式,本质是把未被满足的期待投射到他人身上。戒掉拯救瘾,要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,先照顾好自己的内心,才有能力真正温暖他人。
结语
这些 “瘾” 的背后,是童年未被填满的爱与安全感。戒掉它们并非否定过去,而是学会用成年人的方式滋养自己:讨好时问问内心是否情愿,确认时记得自己本就值得,拯救时先看看自己是否有余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