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 > 新闻动态 > 健康科普

给孩子一件 “韧性小披风”,让他自己发光。

发布时间:2025-08-11

前言

朋友的女儿朵朵参加绘画比赛,作品被评委指出构图问题,当场红了眼眶。回家后,她没扔掉画纸,反而在旁边画了朵小太阳,说:“虽然没做好,但我知道哪里能改得更好。” 这份不被挫折困住的劲儿,恰是孩子身上珍贵的韧性。


韧性,是慢慢滋长的底气

韧性不是天生的铠甲,而是在摔打中慢慢长出来的底气。想让孩子学会自我照亮,不妨从这几件事做起:


允许孩子 “犯错”


孩子学骑车摔了跤,别急着说 “以后别骑了”,而是问 “要不要再试一次?”。那些磕磕绊绊的经历,会让他们明白 “没做好” 不可怕,重要的是能站起来。就像学系鞋带,总要打几个死结,才知道怎么系得又快又稳。


教他们给情绪 “贴标签”

当孩子因为被嘲笑而生气时,帮他说出感受:“被人说坏话,你一定很难过吧?”。能准确辨认情绪的孩子,不会被烦躁困住 —— 他们知道 “我现在有点生气,但过会儿就好了”,就像给心里装了个情绪晴雨表。


让孩子尝尝 “坚持的甜”

陪他养一盆绿植,看着种子从发芽到开花;和他一起拼一幅复杂的拼图,感受从混乱到完整的成就感。这些需要耐心的小事,会在心里种下 “慢慢来,总会有结果” 的信念,比说一百句 “要坚强” 更有用。


让孩子看到 “不完美的光”


当父母偶尔说错话、做错事时,坦然说句 “妈妈这次没做好,下次会注意”,孩子会明白:原来大人也会有弱点,但这不妨碍他们认真生活。这种对不完美的接纳,会让孩子在遇到挫折时,也能对自己说 “没关系,我可以慢慢调整”。


结 语


韧性从来不是永不落泪,而是哭过之后还能拿起画笔;自我照亮也不是永远阳光灿烂,而是知道乌云散了,月亮会出来。给孩子空间去经历、去感受,他们自然会长出属于自己的韧性,在人生的雨天里,撑着自己的小伞往前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