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 > 新闻动态 > 健康科普

那些藏起来的情绪,藏着多少说不出的难。

发布时间:2025-08-14

引 言


朋友老陈又在酒桌上红了眼眶。起因是旁人聊起童年遗憾,他突然闷头灌下大半杯啤酒,含糊地说 “我从小就不会哭”。后来他才坦言,小时候摔断胳膊疼得直哆嗦,父亲却盯着他说 “男子汉掉眼泪会被人笑”,从那以后,他再痛再难,也只会把情绪往肚子里咽。



回避情绪,内心往往带着伤痛

生活中像老陈这样回避情绪的人,其实不在少数。他们遇到委屈时嘴角紧抿,心里翻江倒海,脸上却努力挤出笑容;明明气得发抖,却硬说 “我没事”;夜里辗转难眠,白天依旧装得云淡风轻。他们像揣着一颗随时会爆炸的气球,却始终不肯松开那根线。


回避情绪刻在成长烙印里

追溯起来,很多人回避情绪的习惯,都带着成长的烙印。有位读者留言说,小时候考砸了哭着回家,妈妈只会说 “有时间哭不如去看书”;被同学欺负时向老师告状,得到的回应是 “这点小事别往心里去”。


久而久之,他慢慢明白:表露情绪是没用的,甚至会被视作软弱。就像一株在暴雨里摇晃的幼苗,没人教它如何接纳雨水,只告诉它 “不许倒下”,于是它只能拼命把根往深处扎,把枝叶蜷缩起来。


害怕情绪失控

还有些人是怕情绪 “失控”。同事小林曾在会议上被领导当众批评,当场红了脸却一句话没说。事后她解释:“我怕一开口就哭出来,那样太丢人了。” 成年人的世界里,情绪似乎成了 “不专业” 的标签 —— 职场上要冷静,家庭里要稳重,连朋友聚会都得 “正能量”。于是大家渐渐学会用 “还好”“没事”“没关系” 筑起围墙,把真实的感受关在里面。


情绪带来的伤害

更让人无奈的是,有些情绪曾带来过伤害。比如第一次倾诉委屈时被嘲笑 “玻璃心”,第一次表达愤怒时被指责 “脾气差”,这些经历像小石子投进心湖,慢慢激起 “说了也没用” 的涟漪。就像有人曾试着把气球的线松开一点点,却被迎面而来的冷风吓住,从此再也不敢尝试。


结 语


其实情绪从来不是洪水猛兽。那些被藏起来的委屈、愤怒、难过,就像没被清理的落叶,堆久了会发酵成负担。不如试着给情绪留个小出口:难过时允许自己哭十分钟,愤怒时去跑跑步发泄,委屈时找信任的人说句 “我有点难受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