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小区门口的修鞋摊摆了十五年,老李师傅的锤子总敲得很稳。有回聊起日子,他说最见不得人总把 “要是当初” 挂在嘴边。“就像钉歪的钉子,拔出来盯着洞发呆,不如换个地方重新敲。”
生活的坎,不该反复回想
小区门口的修鞋摊摆了十五年,老李师傅的锤子总敲得很稳。有回聊起日子,他说最见不得人总把 “要是当初” 挂在嘴边。“就像钉歪的钉子,拔出来盯着洞发呆,不如换个地方重新敲。”
这话让我想起前同事小周。三年前错失一个晋升机会后,他总在茶水间念叨 “要是那天没说错话就好了”。起初大家还劝几句,后来见他开会时盯着天花板走神,交差的方案满是应付的痕迹,渐渐没人再提。
其实谁都遇见过岔路。楼下的陈阿姨退休那年,儿子本想接她去大城市,可她放不下老街坊,最后留在了老房子。有人替她惋惜,她却每天把楼道打扫得干干净净,周末组织邻里包粽子,日子过得比谁都热闹。“路是自己选的,盯着没走的那条发呆,不如把脚下的走稳当。”
生活里的坎,往往不是绊倒我们的石头,而是反复回头看的执念。就像下棋,落子之后再纠结对错,只会错过下一着的机会。与其在 “如果当初” 里耗着,不如抬头看看眼前的路 —— 阳台的花该浇了,书架的书还没读完,楼下的早餐摊飘着热气,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日子。
结 语 人这一辈子,就像趟河,深浅都是自己的脚印。别让过去的涟漪,搅乱当下的船。往前走的时候,把目光放远些,那些曾经以为跨不过的坎,回头看时,早已成了身后的风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