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 > 新闻动态 > 健康科普

夏末的小波澜:当孩子被 “开学前的烦恼” 缠住。

发布时间:2025-08-23

引言

下午的咨询室,十岁的小洋(化名)坐在沙发角,手指反复抠着书包带。妈妈陈女士叹着气说:“这一个月像变了个人,以前写完作业就往外跑,现在整天窝在房间,问两句就嫌烦,昨晚还说‘不想开学’,躲在被子里哭了好久。”


患者主诉


为了确保患者隐私安全,案例背景做了修改

细聊才知道,小洋暑假里每天睡到中午,晚上抱着平板玩到深夜,作业堆到最后一周才赶完。眼看开学只剩十天,他开始频繁发脾气 —— 课本翻两页就扔到一边,妈妈催他早睡,他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;早上被叫醒时,眼神里总带着没睡醒的茫然,有时还会说 “头疼”。


“就像钟摆被拨乱了节奏。” 我指着窗外的树影说,“夏天的太阳落得晚,孩子的日子也跟着‘拉长’了,现在要突然调回上课的节奏,心里肯定发慌。”


陈女士这才想起,整个暑假家里没人严格管作息,全家都跟着 “放飞”:晚饭时间从六点拖到八点,周末常带孩子熬夜看电影,小洋说 “想再玩十分钟” 时,她总心软点头。“以为暑假就该放松,没想到把孩子的‘生物钟’搅乱了。”


其实,夏末的孩子很容易被这种 “节奏错位” 困住。就像小洋白天对着作业本发呆,是因为大脑还停留在 “玩耍模式”;晚上睡不着,是身体还没适应 “该休息” 的信号;说 “不想上学”,未必是真的抵触学校,只是害怕自己跟不上节奏。


方案建议


这种 “暑期综合征”,源于作息、大脑状态和情绪的三重混乱。可以试试为其制定的三个调整方法:


渐进式作息调整:从凌晨 1 点睡、中午 12 点起,每天早睡 15 分钟、早起 15 分钟,用篮球明星海报当起床信号,全家同步调整作息,按时起床奖励投篮时间。


大脑缓冲计划:每天 20 分钟回顾上学期重点例题,10 分钟用卡通笔记记录疑问,下午留 1 小时纯玩时间,让大脑适应 “学玩并存”。


情绪出口信箱:用鞋盒当 “烦恼信箱”,每天写下担心的事,能解决的当场商量办法,暂不能解决的放进 “未来盒”。



治疗后


两周后,小洋作息趋于规律,主动整理书包,甚至想买新错题本,状态明显好转。暑假的尾巴总要慢慢停下,孩子的焦虑多是求助信号。陪他们搭好过渡的台阶,节奏对了,脚步自然就稳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