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
当孩子喊出 “不想上学”,许多父母急于解决问题,却在不知情中做了 “反向操作”,反而把孩子推得更远。这些常见的错误做法,往往藏在 “为你好” 的初衷里。
3个“为你好”的做法
用 “道理压制”代替“情绪倾听”
开口就说 “别人都能学,就你矫情”,忽略孩子藏在厌学背后的人际委屈、学业焦虑。强行说教让孩子觉得不被理解,从想倾诉变成封闭自己,抗拒情绪更重。
把 “问题归因”指向“孩子本身”
默认厌学是 “孩子懒、不自律”,甚至归咎于 “玩手机”。这种归因无视背后隐情,给孩子贴 “不努力” 标签,消磨其改变的勇气,让厌学情绪加深。
用 “高压干预”代替“循序渐进”
立刻制定严苛计划、盯着补作业,或逼孩子 “必须上学” 施压。不顾孩子心理状态的急功近利,会让 “上学” 与 “痛苦” 绑定,彻底浇灭孩子尝试的念头。
结语
孩子厌学是情绪积压的信号,父母先停下说教指责,读懂委屈,才能帮孩子走出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