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 > 新闻动态 > 健康科普

健康危机里的 “心伤”:别让应激的无力感,压垮你的当下。

发布时间:2025-10-12

前 言


当亲身遭遇严重健康危机,或是长期陪伴重病的人,不少人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创伤印记困扰。


创伤应激的成因



失控感的冲击


健康出问题时,原本规律的生活被打乱,比如无法像以前一样工作、出行,甚至连日常饮食都要受限,这种 “无法掌控自己生活” 的无力感,会慢慢累积成心理负担;长期照顾病人时,看着对方承受痛苦却难以帮上忙,也会因 “无力改变现状” 陷入焦虑。



情绪的堆积


无论是自己经历健康危机,还是陪伴病人,都会反复面对紧张、害怕、心疼等复杂情绪。这些情绪若没及时梳理,比如不敢和别人说 “我好怕”,或是强撑着 “我没事”,时间久了就会像压在心里的石头,让人越来越难轻松起来。



对未来的担忧


会忍不住想 “以后还能恢复好吗”“万一情况变糟怎么办”,或是担心照顾病人的责任会一直压着自己,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感,会让人始终处于紧绷状态,难以安心享受当下。



3个缓解办法



给情绪 “找出口”


可以把心里的害怕、委屈写在本子上,或是和信任的人聊聊,不用怕 “传递负面情绪”,说出来本身就是在减轻负担;也可以通过散步、听音乐等喜欢的事,让情绪暂时得到放松。


重建 “小掌控”


从小事入手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,比如每天固定时间整理房间、给自己做一顿简单的饭,这些微小的 “能做好” 的事,会慢慢帮心理找回稳定感。



聚焦 “当下事”


别总陷在对未来的担忧里,试着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小事上,比如此刻晒到身上的阳光、手里温热的水,或是陪病人说一句轻松的话,当下的温暖能慢慢驱散对未来的焦虑。


结 语


每一次说出害怕、每一件做好的小事、每一个珍惜当下的瞬间,都是在慢慢抚平伤口。你不必逼自己马上好起来,只要带着这份觉察慢慢走,终会在生活里重新找到安稳与力量。